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南社村——南国最悠美的村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7 09:45:39    

南社村——南国最悠美的村落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是一处在地图上遍寻不着的地方。她几百年来一直静得出奇,好像是一位娴雅的女子,有人对她说了几句好听的话,她才报以浅浅的微笑。

客观来讲,东莞市外知道南社村的人并不多,但不得不承认,人们一旦进入古村,就很容易被她迷住,原因很简单,南社太美了。

南社村占地不过7平方公里,地势不高却错落有致。乔松数株,盘郁苍古;奇花美竹,环山而阴。村中池塘连片,古巷生烟,一派岭南地区特有的田园美景。这是自然佳景,但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是村中800多年的历史遗陈,或建筑、或那些耐人寻味的陈年旧事。

倘佯在夕阳余辉下的南社里,看着看着,我们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这一古老的村落给人的启示更多。

据史料记载,远在南宋时期这里即已立村,原称“南畲”,后因畲与蛇同音,而蛇为民间所忌,故以近音字“社”代之,到了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南社”。

南宋末年,蒙古人南侵,搅得宋人不得安生。1275年的大半年中,生活于江浙一带的谢尚仁天天惶惶不可终日。他走啊走,历史的际遇让他的脚步停在了南社,再也没有离去。谢尚仁是出现在南社村的第一个谢姓人,是南社村谢氏家族的始祖。

我们来到谢氏大宗祠,是谢氏祖庙,建筑最高大,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年),大门为歇山顶,祠内三进院落。大堂三间,木结构以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为主;二进大厅檩头之间以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工艺精美,体现广(州)府建筑繁华的风格;而头进建筑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雕,均精雕细琢,美仑美奂。大宗祠大门口两侧,树立着两排记录谢家子弟功名的石碑,展现着这个家族显赫的过去。

资政第,坐落于大水塘南岸宗祠后坡地中的一处房屋,是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进士谢元俊的宅院。现存前后两进厅堂,前进为门厅,三开间,凹斗式大门,前有4米进深月台,台前有石栏杆,大门以青石做门框,墙体磨砖对缝。进大门后迎面有一道隔扇门,正厅面阔三间,中间前檐为落地大花罩,后厅与前厅之间有廊屋相连,中央合围成4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中心建四面透空的廊房,廊顶屋檐高出厅堂屋檐之上。所有屋檐下都是精致的木雕。

南社村还是个长寿村。现在上90岁的老人有近30名。村里有一座叫百岁坊的古建筑,是为纪念4位百岁女性老寿星而建的。百岁坊旁边还有一座百岁翁祠,是一位百岁老人遗命用自己的居屋改建成的。难怪人们都说南社村是一块福地。

我们沿着围墙的痕迹找寻历史的影子,再拐进一条古旧的深巷,看见一长满青苔的古井已被无数次提水的绳子所磨出的凹痕。

与我们同行的东莞文物专家边走边介绍:南社村是东莞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它与客家围、潮汕大屋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区的水乡特色。村内以中间长形水池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排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寨墙、古井、里巷、牌门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文化景观,尤其可贵的是未被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下的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其中以寨墙、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价值较大。这些融家庙、水坊、古井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已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区水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鲜有的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关文章:

水泵为什么自动停了(水泵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05-04

真丝为什么变黄(真丝衣物应该用什么洗衣液)05-04

拉杆箱什么材质好质量好(行李箱什么材质的好?)05-03

金丝楠为什么绿色(金丝楠基础认知)05-03

瓷砖为什么脱落(瓷砖又双叒叕脱落了?救命指南!)05-02

线路为什么会着火(电线着火了怎么办?)05-02

为什么电脑没有桌面(进系统后桌面不见了,提醒位置不可用)05-01

为什么近亲结婚不行(这就是为啥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05-01